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寒傷榮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寒傷榮證
寒傷榮證,又稱「麻黃湯證」,為《傷寒論》中太陽病之一類,屬外感風寒表實證。其病機核心在於寒邪外襲,直傷營分,導致衛陽被遏、腠理閉塞,臨床以無汗、身痛、脈浮緊為主要特徵。
病因病機
寒為陰邪,其性收引凝滯。當寒邪侵襲體表,首犯太陽經,因「寒則傷榮」(《註解傷寒論》),營血受寒,運行受阻,衛氣不得宣發,故腠理緊閉而無汗。寒邪凝滯經脈,氣血不通,故見周身疼痛;肺主皮毛,寒束皮毛則肺氣不宣,發為喘逆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惡寒明顯(甚於惡風)、發熱、頭痛、身疼(尤以腰痛及骨節疼痛為劇)、無汗而喘。
- 脈象:脈浮緊,反映寒邪束表,正邪交爭於外。
- 舌象:苔薄白而潤,提示表寒未化熱。
與風傷衛證鑑別
寒傷榮證與「風傷衛證」(桂枝湯證)同屬太陽表證,然二者有別:
- 寒傷榮:寒邪為主,腠理閉塞,故無汗、身痛劇、脈浮緊。
- 風傷衛:風邪為主,腠理疏泄,故有汗、惡風、脈浮緩。
此即《傷寒論》「有汗不得用麻黃,無汗不得用桂枝」之辨證關鍵。
治法與方藥
治法:辛溫發汗,散寒解表。
主方:麻黃湯(麻黃、桂枝、杏仁、甘草)。
- 麻黃開泄腠理,發汗散寒;
- 桂枝助陽通脈,解肌發表;
- 杏仁降肺平喘;
- 甘草調和諸藥,緩麻桂之峻烈。
歷代醫家補充
- 方有執(《傷寒論條辨》):強調寒邪「閉塞毛竅」,營衛運行失調,故疼痛特著。
- 喻嘉言(《尚論篇》):指出寒傷榮證若失治,易內傳少陰,轉為「兩感」重證。
- 張璐(《張氏醫通》):進一步闡明「寒傷營則血澀」,故脈緊、身痛與血行不暢相關。
理論延伸
寒傷榮證屬「表寒實證」,後世溫病學派雖以「營衛氣血」辨溫病,然傷寒之「營衛」與溫病概念有異。此處「榮」即「營」,指行於脈中之氣血,寒邪傷之,則衛陽鬱而不伸,故治療首重開表發汗。
此證為外感病初起之典型,臨床須緊扣「無汗、脈緊、身痛」三大綱,方能準確辨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