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扞皮開腠理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扞皮開腠理

「扞皮開腠理」為中醫針灸術語,出自《靈樞·邪客》,指進針時的一種特殊手法,旨在減輕患者不適,同時確保針刺精準有效。「扞」音「旱」,原義為堅硬難入之貌,此處借指皮膚表層的緊實狀態;「腠理」則泛指肌膚紋理與氣血運行的通道,為外邪出入之門戶,亦為針刺治療的關鍵所在。

理論基礎

  1. 腠理與衛氣
    中醫認為,腠理是衛氣循行之所,與三焦功能密切相關。《金匱要略》云:「腠者,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;理者,是皮膚臟腑之文理。」衛氣充盈則腠理緻密,外邪難侵;反之,腠理疏鬆則易受風寒濕等邪氣侵襲。針刺時「開腠理」,即透過手法調動衛氣,使邪氣外泄、正氣通行。
  2. 分肉與經筋
    《靈樞》強調「因其分肉」,意指順應肌肉紋理與筋膜間隙進針。分肉為經脈氣血輸布之處,針刺時避開血管肌腱,沿肌間溝隙緩進,可減少疼痛並增強得氣效果。

操作要領

  1. 左手扞皮
    以左手拇指與食指撐開皮膚,固定針刺部位,使局部張力增加,便於辨認分肉界限,同時分散進針時的痛感。此手法類似《針灸大成》所述「爪切法」,具鎮痛與定位雙重作用。
  2. 右手進針
    持針手需「微內而徐端之」,即輕緩垂直下針,避免粗暴捻轉。針尖抵達皮下後,依病情選擇淺刺(如刺衛分)或深刺(如刺營分),務求「適神不散」——即患者神情安定,氣血不受擾動。

臨床意義

此法不僅用於減痛,更關乎療效。《黃帝內經》指出:「刺虛者須其實,刺實者須其虛。」透過扞皮開腠理,能精準調控針刺深度與力度,使邪氣隨針導出而不傷正氣,尤其適用於風邪束表、營衛不和之證。後世醫家更將此原則延伸至「透穴針法」,如針刺合谷時扞開皮膚以透勞宮,增強疏風解表之效。

綜言之,「扞皮開腠理」融合解剖定位與氣血理論,體現中醫「以人為本」的治療哲學,至今仍是針灸臨床的重要基礎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