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寒入血室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寒入血室
寒入血室為中醫婦科病證名,首見於陸清潔《醫藥顧問大全·婦人科》。此證多因婦女行經期間,血室正開,腠理疏鬆,不慎感受寒邪,寒氣乘虛內侵,直入血室,並深陷衝脈所致。衝脈為血海,主司月經,寒邪凝滯其中,使氣血運行受阻,故見月經驟然停止,伴隨少腹劇痛,痛引兩脅,背部惡寒,小便清長,納呆等症。
病因病機
寒入血室之關鍵在於「血室空虛,寒邪內陷」。血室泛指子宮、衝脈及肝經所主之血分領域。經期時,陰血下注,血室空虛,衛外不固,若遇寒邪(如淋雨、涉水、貪涼飲冷),寒性收引凝滯,易客於血室,與血相搏,導致衝脈氣血凝泣不通,發為痛經、閉經。寒邪屬陰,易傷陽氣,故見背寒、四肢不溫等陽虛之象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經期突發月經中止,少腹冷痛拒按,痛勢劇烈,牽連脅肋,甚則痛如刀絞,輾轉難臥。
- 兼症:面色蒼白或青黯,四肢厥冷,冷汗淋漓,脈沉緊或微細欲絕;若寒凝血瘀日久,可見脣甲紫暗、舌質淡紫或有瘀斑。
- 寒邪深重者:陰寒內盛,陽氣衰微,可出現「脫陽」危候,如神昏、脈微、冷汗如油等。
治法與方藥
-
溫陽行血調經
- 主方:桃仁桂枝湯(桃仁、桂枝、當歸、川芎、炮薑等)。
- 方中桂枝溫通經脈,散寒止痛;桃仁活血祛瘀;當歸、川芎養血調經;炮薑溫中散寒,共奏溫經散寒、活血通脈之效。
- 加減:若寒甚加吳茱萸、艾葉;氣滯加香附、烏藥。
- 主方:桃仁桂枝湯(桃仁、桂枝、當歸、川芎、炮薑等)。
-
回陽救逆(見於陰盛格陽之危證)
- 主方:參附湯(人參、附子)或獨參湯,急溫元陽,固脫救逆。
- 針灸:可灸關元、氣海以回陽固脫。
鑒別要點
寒入血室需與「熱入血室」區分:後者因外感熱邪或情志化熱,症見往來寒熱、譫語、胸脅脹痛,治宜清熱和解,方用小柴胡湯加減。而寒入血室以冷痛、肢厥、脈沉緊為辨證關鍵。
附:血室之爭議
歷代醫家對「血室」之定位見解不一,或認為即子宮(《類經》),或指衝脈(《醫宗金鑒》),或屬肝經(《傷寒來蘇集》)。然臨床辨證,當以「寒客胞宮,累及衝任肝脈」為核心病機,不拘泥於解剖定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