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寒嘔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寒嘔,病證名。《素問.舉痛論》:「寒氣客於腸胃,厥逆上出,故痛而嘔也。」生冷飲食或寒氣犯於胃腸,均易致病。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十一:「病者胃中寒,心下淡淡,四肢厥冷,食即嘔吐,名曰寒嘔。或因傷食,多致傷胃氣;或因病曾經汗下,致胃氣虛之所為也。」宜溫中散寒,用木香吳萸湯、丁附湯、四逆湯、吳茱萸丸、靈液丹等方。參見嘔吐、胃寒嘔吐等條。
寒嘔是指因寒邪客於胃腸,導致胃氣虛寒,而出現嘔吐的病證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胃中寒涼,心下痞滿,四肢厥冷,食即嘔吐,舌淡苔白,脈沉細。
寒嘔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一是外感寒邪,由於寒邪侵襲人體,使胃腸受寒,導致胃氣虛寒,而出現嘔吐;二是內傷飲食,由於過食生冷寒涼之物,損傷胃陽,導致胃氣虛寒,而出現嘔吐。
寒嘔的治療,以溫中散寒為主。常用方藥有木香吳萸湯、丁附湯、四逆湯、吳茱萸丸、靈液丹等。
木香吳萸湯由木香、吳茱萸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具有溫中散寒,降逆止嘔的功效。主治寒嘔、胃寒嘔吐。
丁附湯由丁香、附子、乾薑、大棗組成。具有溫中散寒,回陽救逆的功效。主治寒嘔、胃寒嘔吐。
四逆湯由人參、乾薑、附子、桂枝組成。具有回陽救逆,溫經散寒的功效。主治寒嘔、胃寒嘔吐。
吳茱萸丸由吳茱萸、白礬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具有溫中散寒,降逆止嘔的功效。主治寒嘔、胃寒嘔吐。
靈液丹由吳茱萸、乾薑、附子、人參、大棗組成。具有溫中散寒,回陽救逆的功效。主治寒嘔、胃寒嘔吐。
寒嘔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- 注意飲食,避免過食生冷寒涼之物。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-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寒嘔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