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寒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寒痢,病名。指寒客於腸胃引致之痢疾。《時病論》卷三:「寒痢之證,實因炎熱貪涼,過食生冷,冷則凝滯,中州之陽,不能運化,清氣不升,脾氣下陷,以致腹痛後重,痢下白色,稀而清腥,脈遲苔白者,當去其寒,兼扶脾土。……然後寒痢亦有赤色者,不可不別,總之以脈遲、苔白為據。」治以理中湯加訶子、肉豆蔻、木香、砂仁等。李梴主張用不換金正氣散加烏梅、陳皮;肢冷便清,用薑附湯、理中湯,日久用黃連補腸湯(見《醫學入門》)。參見痢疾、冷痢條。

寒痢是一種因寒邪侵襲腸胃所致的痢疾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、腹瀉、大便稀薄、色白、清稀而臭,舌苔白,脈遲。治療上應以溫中散寒、健脾益氣為主。常用方藥有理中湯、四君子湯、黃連湯等。

寒痢的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。夏季炎熱,人們往往貪涼,過食生冷瓜果,寒邪內侵,損傷脾陽,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出現腹痛、腹瀉等症狀。
  2. 感受寒邪。夏季暑熱,人們往往貪涼,在空調房中久坐,或在游泳池中游泳,或在冰涼的飲料中暢飲,寒邪乘虛而入,侵襲腸胃,導致腹痛、腹瀉等症狀。
  3. 脾虛寒盛。脾主運化,主升清,若脾虛運化失常,清氣不升,則可導致水濕停聚,形成寒濕內蘊,出現腹痛、腹瀉等症狀。

寒痢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腹痛、腹瀉。寒痢患者常常會出現腹痛、腹瀉的症狀,腹痛多位於左下腹,呈陣發性,可伴有噁心、嘔吐
  2. 大便稀薄、色白、清稀而臭。寒痢患者的大便多為稀薄、色白、清稀而臭。
  3. 舌苔白,脈遲。寒痢患者的舌苔多為白色,脈象多為遲緩。

寒痢的治療應以溫中散寒、健脾益氣為主。常用方藥有理中湯、四君子湯、黃連湯等。

理中湯由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乾薑、半夏、生薑組成,具有溫中散寒、健脾益氣的功效。本方適用於寒痢患者,症見腹痛、腹瀉、大便稀薄、色白、清稀而臭,舌苔白,脈遲。

四君子湯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組成,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。本方適用於脾虛寒盛型寒痢患者,症見腹痛、腹瀉、大便稀薄、色白、清稀而臭,舌苔白,脈遲。

黃連湯由黃連、乾薑、附子組成,具有溫中散寒、回陽救逆的功效。本方適用於寒痢患者,症見腹痛、腹瀉、大便稀薄、色白、清稀而臭,舌苔白,脈遲,伴有四肢冰冷、面色蒼白、神疲乏力等症狀。

寒痢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宜清淡,不宜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2. 不宜久坐、久站,以免寒邪入侵。
  3.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  4. 保持大便通暢,避免便秘。
  5. 若症狀較重,應及時就醫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