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寒結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寒結胸

寒結胸為中醫結胸證之一,屬「寒實結胸」範疇。其病機多因寒邪內結,或陽氣虛衰,導致寒痰、冷飲、積滯等陰寒之邪凝聚胸膈,阻遏氣機,形成實寒之證。臨床表現以胸膈滿悶、疼痛拒按、畏寒肢冷、舌苔白滑、脈沉緊為主要特徵,與熱實結胸之煩渴、苔黃燥等熱象有別。

病因病機
寒結胸之成,或因外感寒邪直中胸膈,或因素體陽虛,寒從內生,復感外寒,內外相引,寒凝氣滯。寒性收引,易致氣血凝滯,痰飲停聚,結於胸中,阻礙心肺氣機升降,故見胸痛痞硬。《傷寒論》提及「寒實結胸,無熱證者」,強調其陰寒本質,與大陷胸湯證之熱實結胸迥異。

治法方藥
《簡明醫彀》主張以枳實理中湯為主方,此方由理中湯(人參、白朮、乾薑、甘草)加枳實而成,功能溫中散寒、行氣破結。乾薑溫散寒邪,人參、白朮補益脾氣,枳實破氣消痞,共奏溫通之效。若寒邪夾痰飲頑結,可酌加半夏、茯苓化痰滲濕;若寒凝甚者,可佐以附子、肉桂增強溫陽散寒之力。

鑑別要點
寒結胸需與其他胸膈病證區分:

  1. 熱實結胸:見於《傷寒論》大陷胸湯證,症見心下痛、按之石硬、脈沉緊,但兼煩渴、苔黃等熱象。
  2. 痰飲結胸:多因痰濕停聚,胸悶咳喘、痰多稀白,治宜二陳湯類方化痰逐飲。
  3. 氣滯胸痹:以胸脅脹痛、噯氣頻作為主,無明顯寒熱之偏,方選柴胡疏肝散加減。

寒結胸之治療,重在溫通,忌用寒涼攻下,以免更傷陽氣。其證候演變與體質、病程相關,久病者易兼陽虛血瘀,需隨證調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