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寒積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寒積痢,病名。指虛寒痢疾兼有積滯者。《保命集.瀉論》:「治寒積痢,男子、婦人、小兒皆不同。赤白或清痢如水,不後重者,寒也。經雲:‘澄沏清冷,皆屬於寒。’此為虛寒中有積也。宜附子、巴豆之類下之,見利則愈,空心服。」

寒積痢是一種虛寒痢疾兼有積滯的疾病。其主要症狀是腹瀉,糞便呈赤白或清稀狀,不伴有後重感。寒積痢的發病原因是由於患者體質虛寒,加上飲食不節,導致腸胃積滯,寒邪內生,從而引發本病。

寒積痢的治療方法以溫陽散寒、消積化滯為主。常用的中藥有附子、乾薑、白朮、大黃等。在治療過程中,患者應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,並且要注意飲食調理,多吃溫熱、易消化的食物。

寒積痢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飲食,避免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2.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勤洗手,不吃不潔食物。
  3.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4. 在寒冷季節,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
如果出現腹瀉、腹痛等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