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含腮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含腮瘡,中醫病名。

  1. 見《外科啟玄》卷九:「大小小孩疳食透腮頰。初生時如米豆大一小瘡。次則漸大,蝕破腮頰。故名含腮瘡。若不早治,破透了治尤難。急用二金散方。用雞內金、鬱金各等分為末。先用鹽湯漱凈,次用藥上之效。」
  2. 痄腮之別稱。

含腮瘡,又稱痄腮,是一種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。主要表現為腮腺腫大、疼痛,並可伴有發熱、頭痛、全身不適等症狀。

含腮瘡的傳染途徑主要為飛沫傳播,患者咳嗽、打噴嚏等都可能將病毒傳染給他人。此外,患者的唾液、鼻涕等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,如果與患者接觸後不注意手部衛生,也可能被感染。

含腮瘡的潛伏期一般為14-21天,發病後症狀通常會在2-3周內消退。大部分患者都能在沒有併發症的情況下痊癒。

含腮瘡的治療主要以對症支持治療為主,包括休息、補充水分、對症退熱等。如果患者出現嚴重的併發症,如腦炎、胰腺炎等,則需要進行積極的治療。

含腮瘡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,但其併發症嚴重,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預防。具體措施包括:

  •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,勤洗手。
  • 避免與患者接觸。
  • 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。
  • 接種腮腺炎疫苗。

含腮瘡的疫苗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預防措施,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風險。因此,建議所有兒童在12-15個月大時接種第一劑腮腺炎疫苗,在4-6歲時接種第二劑腮腺炎疫苗。

含腮瘡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疾病,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預防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要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