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伯高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伯高

伯高為上古傳說中著名醫家,相傳為黃帝臣子,與歧伯齊名,同為黃帝時期重要醫學人物。據《黃帝內經》等古籍記載,伯高精於針灸經脈之學,常與黃帝、歧伯等人論述醫道,對中醫理論體系之形成具有深遠影響。

伯高與中醫理論

伯高之名多見於《黃帝內經·靈樞》,該書部分篇章記載其與黃帝問答,探討人體經絡、營衛氣血及針灸之道。例如:

  • 經脈學說:伯高闡述經脈循行與氣血關係,強調「經脈者,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」,奠定後世針灸治療基礎。
  • 營衛理論:提出「營氣行於脈中,衛氣行於脈外」,解釋人體防禦與營養輸布機制,影響中醫對生理病理之理解。
  • 解剖記載:伯高曾描述人體骨節長短、腸胃容量等,反映早期中醫對解剖學之觀察,雖與現代醫學有異,但體現古人對身體結構之探索。

歷史考據與學術地位

伯高之事蹟多屬傳說,可能為後世託名之作,反映戰國至漢代醫家彙編醫學知識時,假借上古名醫以增權威。然其理論與《內經》體系緊密相連,成為中醫經典不可或缺之部分。

對後世影響

伯高與歧伯並稱,代表黃帝學派醫學傳承,其論述深化針灸與氣血理論,至今仍為中醫臨床與教學之重要依據。雖史料有限,但其名象徵中醫源流之悠久,亦彰顯古代醫家對生命科學之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