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骨熱疳癆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骨熱疳癆
骨熱疳癆為小兒疳證之一,首載於《顱囟經》,屬疳疾日久、陰液耗傷之重症。其病機核心在於疳熱久羈,灼傷陰血,深入骨髓,致使形體羸瘦、筋骨失養,臨床以肌肉消削、下肢萎弱、步履艱難,並伴隨潮熱為主要特徵。
病因病機
- 疳熱傷陰:小兒脾胃薄弱,若因乳食不節、蟲積或久病失調,導致中焦運化失常,積滯化熱。熱邪久蘊,耗傷津液,陰虛內熱,進一步灼傷營血,深入骨髓。
- 骨髓受灼:腎主骨生髓,疳熱久羈,下汲腎陰,骨髓失於濡養,故見兩腳纖細、骨節凸顯,甚至發育遲滯。
- 氣血兩虧:陰損及陽,氣血生化無源,形體失充,故肌肉消瘦、面色萎黃、毛髮枯槁。
臨床表現
- 形體症候:形體極度消瘦,皮包骨頭,肋骨顯露,腹大青筋,下肢萎弱無力,甚則無法站立行走。
- 熱象特徵:午後潮熱,顴紅唇赤,手足心熱,夜間盜汗。
- 兼症:口乾煩渴,小便短赤,大便或溏或結,舌質紅絳少津,脈細數。
治法與方藥
治療當以 清熱消疳、滋陰填髓 為主,佐以益氣養血。
- 主方:
- 青蒿鱉甲湯(《溫病條辨》加減):青蒿、鱉甲、生地、知母、丹皮。此方擅清虛熱、透伏邪,尤適於陰虛潮熱、熱伏陰分之證。
- 黃連阿膠湯:若心火偏亢,煩躁不寐,可配合黃連、黃芩清熱,阿膠、白芍滋陰。
- 加減:
- 若氣陰兩虛,加太子參、麥冬、五味子(生脈散意)。
- 若骨髓空虛,加龜板、牛脊髓、紫河車等血肉有情之品,填精補髓。
- 若兼食積,佐以山楂、雞內金消導化滯。
古籍論述
- 《幼幼集成》提及:「疳之為病,皆虛所致,熱者虛中之熱。」強調疳證本虛標熱之性。
- 《小兒藥證直訣》云:「諸疳皆脾胃病,內亡津液,火熱乘之。」指出疳熱傷津為關鍵病機。
此證屬疳疾重候,需標本兼治,重在滋陰清熱以救其本,輔以調理脾胃以復後天之本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