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骨瘤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骨瘤(Bone Tumor)

骨瘤,又稱骨贅,是一種發生於骨骼的良性腫瘤,多見於長骨的幹骺端。其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,但多認為與腎氣不足、寒濕痰邪侵襲骨骼有關。

分類與症狀

在臨床上,骨瘤可分為良性和惡性兩類。良性骨瘤的症狀通常不明顯,發展緩慢,常常在體檢時偶然發現。相對地,惡性骨瘤的症狀則較為明顯,常表現為局部疼痛、腫脹、活動受限,甚至出現骨折。

治療方法

在治療上,良性骨瘤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,只需要定期隨訪觀察。然而,惡性骨瘤則需要積極治療,包括手術切除、放射治療、化學治療等。

##《洞天奧旨》對骨瘤的論述解析

以下為《洞天奧旨》卷十一中對於骨瘤的詳細描述:

骨瘤者,腎氣不足,寒濕挾痰侵襲骨骼,造成氣血凝聚於骨所致。好發於長管骨的乾骺端。良性骨瘤症狀多不明顯,發展緩慢。惡性骨瘤則表現為病初隱痛,繼則疼痛難忍,入夜尤甚,腫塊生長迅速,推之不移,堅硬如石,與骨相連,皮色紫竭,錶面可有靜脈怒張,並常伴有低熱、消瘦、神疲、食慾不振等症。

這段描述指出骨瘤的成因與腎氣不足、寒濕痰邪損傷骨骼有關。良性骨瘤的症狀多不明顯,發展緩慢;而惡性骨瘤則表現為病初隱痛,繼而疼痛劇烈,特別在夜間加劇,腫塊迅速生長,堅硬如石,與骨頭相連,皮膚呈紫色,表面可能有靜脈怒張,並且常伴有低熱、消瘦、神疲和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
基於上述描述,骨瘤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疾病,需要引起重視。如果發現有相關症狀,應儘早就醫,以免耽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