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過鑄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過鑄(1839-?年),字玉書,清代江蘇金匱(今無錫)人,為晚清重要外科醫家。其醫學思想深受明代陳實功《外科正宗》影響,主張外證治療當針藥並用,尤擅疔瘡等急症救治,臨床經驗豐富,著述頗豐。

學術背景與醫術特色

過鑄早年因患疔瘡失一指,遂專攻外科,尤精疔瘡治療。其與清末外科名家馬培之交遊甚密,相互切磋醫術,融合馬氏溫病學派思路與陳實功「托補透膿」之法,形成獨特的外科治療體系。過氏強調「外證雖形於表,必根於內」,治疔瘡時注重辨別陰陽虛實,內服外敷兼施,並大膽運用針刺排毒,突破當時部分醫家忌用針砭的保守風氣。

主要著作與貢獻

  1. 《治疔匯要》(又名《治疔大全》)
    本書系統總結疔瘡分類(如「紅絲疔」「蛇頭疔」等)與治法,載方如「七星劍湯」「疔毒復生湯」等,方藥多選清熱解毒、活血透膿之品,如黃連、金銀花、皂角刺等,並詳述針刺放血技巧與禁忌。
  2. 《外科一得錄》
    收錄癰疽發背等外科重症驗案,強調「早期攻邪,後期扶正」,推崇陳實功「消、托、補」三法,並增補個人臨床心得,如以「五虎追毒散」治頑固性瘡瘍。
  3. 《喉痧至論》
    結合溫病理論論治喉痧(猩紅熱),提出「痧毒上攻咽喉」病機,創制「清咽利膈湯」,體現其融合傷寒與溫病學說的思路。
  4. 《過氏醫案》
    記錄其治療外科疑難雜症之實錄,如以「飛龍奪命丹」急救疔毒走黃(敗血症),反映其用藥峻猛而精準的特色。

學術影響

過鑄承襲陳實功學派,卻不拘泥成法,其結合個人病患體驗與臨床實證,對清代外科學發展具推動作用。著作中對疔瘡分類與針藥並施的論述,至今仍為中醫外科重要參考文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