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過胸通臂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過胸通臂

過胸通臂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首載於《中醫正骨經驗概述》,屬肩關節調整手法範疇。其操作要領為:施術者一手固定患者對側肩部,另一手握持患側肘部,緩慢施力使肩關節向內收攏,以達到舒展筋絡、疏通氣血之效。

中醫理論基礎
此手法依據經絡學說,肩部為手三陽經(手陽明大腸經、手少陽三焦經、手太陽小腸經)與足少陽膽經交會之處。若寒邪凝滯或氣機壅塞,易致經絡不通,引發肩臂痠痛、活動受限等症。過胸通臂通過牽拉肩關節,可刺激局部穴位如肩髃、肩髎,促進氣血運行,散寒除痹。

臨床應用

  1. 寒凝氣滯型肩痹:因風寒外襲或勞損導致肩部氣血凝澀,表現為冷痛、畏風,手法配合溫通藥熨更佳。
  2. 筋絡拘急:適用於肩周炎早期,關節周圍軟組織粘連尚未固化者,能鬆解筋膜、緩解攣縮。
  3. 氣血不暢之臂麻:若手陽明經循行區域麻木,可藉此手法導引經氣,輔以點按合谷、曲池等穴。

手法特點
過胸通臂強調「柔中帶剛」,施力需均勻綿長,避免驟然發勁。其作用機理類似《黃帝內經》「按蹻導引」之旨,通過被動活動關節,調和營衛,使「骨正筋柔,氣血以流」。

延伸理論
清代《醫宗金鑒·正骨心法要旨》提及:「肩膊骨錯,須審其筋絡走向而復之。」過胸通臂雖非直接整復脫位,但能調整肩胛帶力學平衡,與「上髎手法」互為補充,共奏理筋整復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