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「賁豚」的解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1-03-26病名。亦作奔豚、賁肫,又稱奔豚氣。其證從少腹上沖心下或咽喉,如豚之奔走,故名。《難經.五十四難》:「腎之積,名賁豚,發於少腹,上至心下,若豚狀,或上或下無時,久不已,令人喘逆,骨痿,少氣。」《靈樞.邪氣臟府病形》:「腎脈……微急為沉厥,奔豚。」《金匱要略.奔豚氣病脈證治》:「奔豚病從少腹起上沖咽喉,發作欲死,復還止,皆從驚恐得之。」「奔豚,氣上沖胸,腹痛,往來寒熱。奔豚湯主之。」《雜病源流犀燭.腎病源流》:「謂奔豚皆由腎虛,脾家濕邪下傳客腎所致。治宜補氣健脾,辛溫散結,選用奔豚丸或增損五積丸。《難經集註》楊玄操註,謂腎積與奔豚氣兩病不同,腎積病狀似豚而上沖心,奔豚氣則並非積病,二者名同疾異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