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過期流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過期流產

過期流產,中醫又稱「死胎不下」,指妊娠期間胚胎或胎兒已死亡,然其遺骸滯留子宮腔內,未能自然排出,且停留時間逾一至二月之久。此症臨床表現為子宮體積停滯不增,反較原妊娠月份為小,或伴隨陰道間歇出血,其色多呈暗褐,尿妊娠試驗轉陰。

中醫病機探析

中醫認為,過期流產之成因多與氣血虛弱瘀血內阻胞宮寒凝肝鬱氣滯相關。

  1. 氣血兩虛:母體素體虛弱,氣血不足,無力推動胎元排出,致死胎久滯胞宮。
  2. 瘀血阻絡:產前跌撲損傷,或情志不暢,氣滯血瘀,胞脈阻塞,死胎不得下。
  3. 寒客胞宮:陽氣不足,寒邪內侵,血脈凝澀,胎失溫養而殞,寒凝血瘀則胎滯難下。
  4. 肝氣鬱結:情志抑鬱,肝失疏泄,氣機不暢,影響胞宮氣血運行,胎元失養而殞。

中醫辨治要點

歷代醫家對「死胎不下」之治法,首重活血化瘀行氣導滯,佐以補益氣血溫通胞脈,視證型配伍用藥:

  • 氣血虛弱:宜補氣養血,佐以活血,方選救母丹(人參、當歸、川芎、益母草等),補中寓行,助死胎排出。
  • 瘀血內阻:治當活血逐瘀,方用脫花煎(當歸、川芎、紅花、牛膝、車前子等),化瘀通絡,促胎下行。
  • 寒凝胞宮:需溫經散寒,化瘀下胎,方選溫經湯(吳茱萸、桂枝、當歸、川芎等),暖宮行血。
  • 肝鬱氣滯:疏肝解鬱,理氣活血,可用逍遙散失笑散,調暢氣機以助瘀散。

古籍論述參考
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提及:「胎死腹中,產母舌青黑及腹中陰冷重墜……此為死胎。」強調觀察舌象與腹診以辨死胎。《醫宗金鑒》則載:「子死腹中須急下,當歸川芎為妙方。」指出川芎、當歸等活血藥為治療關鍵。

此症屬婦科危急之候,中醫治療除內服藥外,亦可配合針灸(如取穴合谷、三陰交等)以通調氣血,惟須嚴密觀察,防範變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