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過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過門
過門為中醫針灸學之經穴別名,首載於明代《針灸大成》,係「三陽絡」之異稱。此穴屬手少陽三焦經,位於前臂背側,腕背橫紋上四寸,尺骨與橈骨之間。其名「過門」,寓有氣血通行門戶之意,反映此穴在經氣輸布中的樞紐作用。
經絡與穴位特性
三陽絡(過門)為手少陽三焦經之要穴,與手三陽經(大腸經、小腸經、三焦經)氣血相通,故名「三陽」。中醫理論認為,此穴能調和三陽經氣,疏通上肢經絡壅滯,主治氣血不暢所致之臂痛、耳聾、齒痛等症。《針灸甲乙經》提及其「主嗜臥,身體不能動搖」,顯示其對肢體運動功能及氣機調節之效。
臨床應用
- 通絡止痛:針對上肢痹證,如手臂麻木、肘臂拘攣,針刺此穴可疏利三焦經氣,緩解經筋拘急。
- 開竅聰耳:結合鄰穴(如翳風、耳門),用於耳鳴、耳聾,取其通達三陽經氣之功。
- 調氣醒神:古代文獻載其治「嗜臥」,現代延伸用於氣鬱神疲,透過調暢少陽樞機以提神。
針刺與配伍
針刺時直刺0.5–1寸,得氣後可行捻轉瀉法以通絡。常配外關(同經)、合谷(手陽明)增強行氣之效;若治耳疾,可配聽會(足少陽)上下相應。
此穴別名「過門」,不僅體現其經氣轉輸之特性,亦反映中醫對穴位功能意象化的命名思維,深植於經絡理論與臨床實踐之中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