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果菜積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果菜積

病證名,屬食積之一,因過量攝取瓜果、蔬菜,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形成積滯。此證多見於素體脾胃虛弱,或飲食不節者,其特徵為腹瀉頻作,甚則便血,伴隨裡急後重等症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瓜果蔬菜多屬生冷之品,性多寒涼,過食易損傷脾胃陽氣,使運化失職,水穀不化,積滯中焦。寒濕內停,阻滯氣機,則腹中如有「愧儡」(即氣塊鬱結之感);若濕熱蘊結腸道,則可致痢疾纏綿,便血時發。

臨床表現

  1. 泄瀉不時:因脾胃受損,清濁不分,水穀下趨,故腹瀉反覆。
  2. 便血:濕熱久蘊,損傷腸絡,可見大便帶血,色鮮或暗。
  3. 裡急後重:濕熱積滯於腸,氣機不暢,排便時肛門墜脹,便意頻繁卻難解盡。
  4. 腹中氣結:患者自覺腹內有氣塊聚散,按之柔軟,或伴輕微疼痛。
  5. 脈象:脈多濡軟,若濕熱偏盛,可見滑脈;久病氣虛則脈弱無力。

治法與方藥

  1. 溫中化積

    • 適用於寒濕積滯,症見腹冷痛、瀉下清稀。
    • 方劑
      • 妙應丹:以丁香、麝香、肉桂等辛溫之品,散寒醒脾,行氣消積。
      • 桂香丸:溫中散寒,適用於腹脹冷痛明顯者。
      • 平胃散加丁香、麝香:燥濕運脾,佐以芳香化濁,助脾胃升降。
  2. 清熱祛濕,消積導滯

    • 適用於濕熱積滯,症見便血、裡急後重、痢久不癒。
    • 方劑
      • 醉香玉屑方:清熱化濕,兼以調氣活血,適用於濕熱瘀阻腸道之便血。

相關概念辨析

  • :泛指氣、血、食、痰等鬱結成病,病位較深,病程較長。
  • 食積:專指飲食停滯,可分為穀積、肉積、果菜積等,治法需依積滯性質調整。

果菜積雖屬輕證,然久積不化,易致脾胃虛弱,甚則濕熱蘊結,引發痢疾、便血等變證,故早期辨證施治尤為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