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郭子章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郭子章
郭子章(1543-1618),字相奎,號青螺,自號蠙衣生,明代江西泰和人。隆慶五年(1571年)進士,歷任都禦史、貴州巡撫、兵部尚書等職,為官之餘潛心醫學,尤擅兒科痘疹之治。其醫學思想強調「治未病」,主張於痘疹未發之際先行調理,以防病勢轉劇。
醫學成就與著作
萬曆五年(1577年),郭子章撰《博集稀痘方論》二卷,系統論述痘疹(天花)之病因病機與防治要訣。書中收錄多種稀痘方,如「稀痘飲」「保嬰丹」等,結合中醫理論,提出「胎毒內蘊,外感時邪」為痘疹主因,治法上注重清熱解毒、扶正透邪,並強調調理小兒體質以減輕痘疹發作程度。此書後由吳勉學輯入《痘疹大全八種》,成為明代痘疹專科重要文獻。
學術思想與影響
郭子章承襲《黃帝內經》「上工治未病」之理念,認為嬰孩痘疹應「預培其元,先安未受邪之地」。其方藥多選用黃連、金銀花、升麻等清熱透表之品,佐以黃芪、人參等扶正藥物,體現「攻補兼施」之特色。此外,他重視地域氣候對疾病的影響,於貴州任職時,曾結合當地濕熱環境調整治痘方略,展現中醫「因地制宜」的辨證思維。
歷史評價
明代醫家對郭子章之痘疹學說頗為推崇,其著作不僅保存諸多民間驗方,更將官宦經驗與醫學實踐相結合,豐富了兒科痘疹理論。清代《四庫全書總目》亦提及其方論「簡要實用」,反映其臨床價值。郭子章雖以仕宦聞名,然其醫學貢獻,尤其於痘疹防治之先見,在中醫兒科史上佔有一席之地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