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郭雍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郭雍(約1106-1187年),南宋著名醫學家,字子和,號白雲先生。其先祖為洛陽(今屬河南)人,後隱居峽州(今湖北宜昌)。郭雍早年承襲家學,習儒攻經,晚年則潛心醫道,尤精於傷寒之學,著有《傷寒補亡論》二十卷,對後世傷寒學派影響深遠。
學術背景與醫術特色
郭雍所處時代,正值南宋醫家對張仲景《傷寒論》的整理與發揮之際。他繼承並融合了前代醫家如龐安時、朱肱等人的理論,同時提出獨到見解。其《傷寒補亡論》旨在補仲景原書之未備,對傷寒病的辨證、治法及方藥進行系統性擴充,尤其重視「六經辨證」與「脈證合參」的臨床應用。書中不僅收錄《傷寒論》佚文,更結合自身經驗,增補了溫病、暑病等外感熱病的論述,反映其對廣義傷寒的拓展理解。
《傷寒補亡論》的貢獻
- 理論整合:郭雍將《內經》《難經》與仲景學說相互印證,強調「陰陽升降」與「標本緩急」在傷寒治療中的指導作用。
- 方藥補充:書中增錄多首效方,如針對陽虛證的「溫補方劑」,並詳述加減化裁之法,體現「因證制方」的靈活性。
- 病機闡發:對少陰、厥陰等難證的病理轉歸有細膩分析,提出「寒毒內伏」「陽氣鬱遏」等機轉,豐富了傷寒病機學說。
後世影響
郭雍之學上承仲景,下啟明清溫病學派,其對「伏氣溫病」的探討,為後世吳鞠通《溫病條辨》提供啟發。清代《四庫全書》評其書「雖曰補亡,實多創獲」,肯定其在傷寒文獻整理與理論創新上的雙重價值。
郭雍以儒通醫,治學嚴謹,其著作不僅保存了宋以前傷寒學的珍貴資料,更展現了南宋醫家融合古典與新知的學術風貌,在中醫傷寒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