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郭坦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郭坦,字履道,南宋時期汾陽(今屬山西)人,為當時著名醫家。其習醫之緣起,乃因自身患病,遂發憤鑽研醫藥,親嘗百草,久經實踐而終有所成。郭氏精於藥性與方劑配伍,臨證注重簡便實效,其學術思想體現於所編《十便良方》(又名《近時十便良方》、《備全古今十便良方》)一書。
醫術特色與著作
《十便良方》凡四十卷,輯錄古今驗方,以「簡、便、效」為宗旨,尤重方藥之實用性與普及性。書中分類明晰,涵蓋內、外、婦、兒諸科,所選方劑多藥味精簡,便於尋常百姓依症取用。郭氏強調「因證制方」,主張依患者體質與病情輕重加減化裁,避免拘泥成方。其用藥特點在於善用平和之品,如茯苓、甘草等,以調和氣血為主,少用峻烈之藥,體現中醫「中和」之道。
學術背景與影響
郭坦所處時代,正值南宋醫學蓬勃發展之際,官修方書與民間驗方並行。其著作融合了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之官方體系與民間草藥經驗,反映宋代理學「格物致知」精神對醫學的影響。書中部分內容援引《傷寒論》、《千金方》等經典,並結合當時江南濕熱病證特點,增補祛濕、清熱類方劑,展現地域醫學之適應性。
歷史評價
後世醫家評其書「備全古今」,謂其收方廣博而切於實用,尤適於旅居、僻壤等缺醫少藥之境。明代《醫藏書目》亦將其列為「便用方書」之代表。郭氏雖非理論大家,然其整理之功與務實精神,對中醫方劑學之傳承與普及貢獻卓著,堪稱南宋民間醫學之重要代表人物。
(註:郭坦生平見載於部分地方志及醫籍序跋,然存世史料有限,其醫案與具體學術論述多散佚未傳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