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鬼薙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鬼薙刺

鬼薙刺為中醫病名,指頭髮突然呈圓形片狀脫落之證候,屬「油風」範疇,首載於清代《外科證治全書》卷一。其名形象,喻髮落如鬼魅剃除,驟然成片,故稱「薙刺」。此病多因內在臟腑失調,外邪乘虛侵襲,或情志鬱結所致,與肝腎、氣血關係尤為密切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肝腎不足:中醫認為「髮為血之余」、「腎其華在髮」,若肝腎陰虛,精血虧耗,毛髮失於濡養,則易枯槁脫落。
  2. 氣血兩虛:脾虛氣弱,氣血生化不足,頭皮失於溫煦滋潤,髮根不固而脫。
  3. 血熱生風:情志抑鬱化火,或外感風熱,血分蘊熱,熱極生風,風動則髮落。
  4. 瘀血阻絡:氣滯血瘀,經絡阻塞,毛竅閉塞,新血難達,髮失所養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頭髮驟然脫落,呈圓形或橢圓形斑塊,邊界清晰,脫髮區頭皮光滑,或殘留細軟毳毛。
  • 輕者僅單發小片脫落,重者可泛發全身毛髮(包括鬚眉)。
  • 或伴頭皮瘙癢、舌質紅絳、脈弦細數等兼證。

辨證論治

中醫治療以調理臟腑、疏通氣血為主,分型施治:

  1. 肝腎陰虛型:治宜滋補肝腎,方用七寶美髯丹或左歸丸加減。
  2. 氣血兩虛型:治宜益氣養血,方用八珍湯或人參養榮湯。
  3. 血熱風燥型:治宜涼血熄風,方用四物湯合消風散。
  4. 瘀血阻絡型:治宜活血化瘀,方用通竅活血湯加減。

外治法

  • 可配合生薑片塗擦患處,或以側柏葉、桑白皮煎湯外洗,以刺激局部氣血運行。
  • 針灸取穴:百會、風池、肝俞、腎俞等,以調和經氣,促進毛髮再生。

鬼薙刺之證,古籍多歸於「油風」範疇,然其名特指髮落之急驟與形態,體現中醫對病症觀察之細微。治療需審因辨證,標本兼顧,以恢復機體陰陽平衡為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