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鬼受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鬼受
鬼受為中醫經穴別名,首見於唐代孫思邈所著《千金要方》,乃手太陰肺經之尺澤穴的別稱。尺澤穴定位於肘橫紋中,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,為肺經之合穴,五行屬水,臨床應用廣泛,主治肺系疾病及局部病症。
經絡與穴性
尺澤穴屬手太陰肺經,為本經之合穴,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云:「所入為合」,意指氣血匯聚之處。肺經屬金,而尺澤穴性為水,依五行相生理論,金生水,故此穴具瀉肺熱、滋肺陰之效,既能清泄肺經實火,亦能調節津液輸布。
主治功能
- 肺系病症:咳嗽、氣喘、咯血、咽喉腫痛等肺熱實證。《針灸甲乙經》載:「咳逆上氣,舌乾,脅痛,心煩,尺澤主之。」
- 經絡循行病症:肘臂攣痛、上肢不遂,屬局部取穴之應用。
- 水液代謝失調:因肺為水之上源,尺澤可調節水道,改善小便不利或水腫。
- 急症救治:古代文獻提及此穴可用於「鬼祟」相關症狀(如癲狂),故得名「鬼受」,反映其鎮靜安神之效。
刺灸方法
直刺0.5~0.8寸,或點刺出血,適用於實熱證;艾灸較少用,因穴性偏瀉,然虛寒證可配合溫針。
穴名考據
「鬼受」之名,與古代對穴位主治的認知相關。中醫理論中,「鬼」泛指難以解釋的病理現象(如精神異常或急症),而「受」意指承受或治療。此別稱凸顯尺澤穴在急症與神志病症中的應用,與肺主魄、藏魄的生理功能相呼應。
與其他穴位關係
尺澤為肺經合穴,與肺經滎穴魚際(火穴)形成母子補瀉關係,臨床可配伍使用。另與太淵穴(輸穴、原穴)協同,調節肺氣虛實。
此穴別名雖罕用,然深植於中醫典籍,體現穴位功能的多維度詮釋,亦反映古代醫家對經穴主治的經驗總結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