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鬼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鬼瘧

病名

鬼瘧為中醫瘧疾之一類,其特徵在於發作無定時,或伴隨惡夢、恐懼等神志異常表現。歷代醫籍對其病因病機、臨床表現及治法皆有詳述,以下分述之。

病因病機

鬼瘧多由「邪氣」所為,此邪氣或為外感瘧邪夾雜穢濁之氣,或為內傷七情所致。《太平聖惠方》指出,此病與心神不寧相關,邪擾心神則發作無常;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則強調「夢寐不詳,多生恐懼」,認為情志不遂、魂魄不安為其內因;《醫宗金鑑》進一步提出「屍氣註之」之說,認為此病與陰邪、穢氣侵襲有關,故多發於夜間,與三陰經氣血運行相涉。

臨床表現

鬼瘧之發作具以下特點:

  1. 寒熱往來無定時:或一日數次,或間日而作,寒戰與燥熱交替,甚則「寒則顫掉不休,熱則燥渴不止」。
  2. 神志異常:發作時心神恍惚、喜怒無常,伴惡夢、恐懼感,《醫宗金鑑》稱「夜多惡夢,時生恐怖」。
  3. 病程纏綿:症狀反覆,「或差而復作,或減而更增」,久病可致形體羸瘦,正氣耗傷。

治法與方藥

歷代醫家治療鬼瘧,重在祛邪安神,兼調氣血:

  1. 芳香開竅:針對穢濁之邪,選用麝香丸、蘇合香丸等,以辟穢化濁、醒神定志。
  2. 調和陰陽:若屬三陰經氣血失調,可配合截瘧七寶飲、柴胡桂枝湯等,疏解少陽、調和營衛。
  3. 鎮驚安神:兼用硃砂、遠志、茯神等寧心安神之品,以緩解恐懼、夢魘之症。

相關鑑別

鬼瘧與「夜瘧」概念相近,《張氏醫通》即視二者為同類。夜瘧亦多發於夜間,然更強調陰分受邪,治法側重滋陰透邪,如青蒿鱉甲湯加減。

(參見「瘧疾」、「夜瘧」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