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鬼箭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鬼箭風
鬼箭風,又稱鬼箭,為中醫病名,屬痺證範疇,其特徵為周身或局部刺痛如鑽,或關節遊走性疼痛,病因多與外邪侵襲、營衛失調相關。以下分述其證型與病機:
一、證型分類
-
遍身刺痛型
- 症狀:周身或手足突發刺痛,如針鑽刀刺,痛處固定或遊走不定。
- 病機:因營衛虛弱,腠理不固,風寒濕邪乘虛客於經絡,氣血壅滯,與邪相搏而發痛。《醫略六書》指出,此證「營衛空疏,賊風入客」,屬實邪閉阻之候,與「痛風」有相似之處,然鬼箭風更強調驟發性刺痛。
-
關節遊走痛型
- 症狀:關節疼痛無定處,時發時止,伴肢體酸重麻木。
- 病機:此型與「行痺」(風痺)相通,《雜病源流犀燭》稱其「痛無定處,俗呼鬼箭」。風性善行數變,故疼痛遊走;若夾寒濕,則兼見屈伸不利。
二、病因病機
- 外邪侵襲:以風邪為主,或夾寒濕,趁人體正氣不足時侵入經絡,阻滯氣血。
- 營衛失調:衛外不固,營陰虧虛,經脈失濡,邪氣易滯留肢節。
- 氣血瘀阻:久病或邪盛致經絡不通,「不通則痛」,發為劇烈刺痛。
三、相關中醫名詞辨析
- 痛風:多指固定性關節腫痛,與鬼箭風之遊走痛有別,然二者皆屬痺證。
- 行痺:即風痺,主症為疼痛遊走,與鬼箭風第二型雷同,但行痺更強調風邪致病特性。
- 風痺:廣義泛指風邪所致痺證,涵蓋鬼箭風部分證型。
四、治法與方藥(略)
(此處依要求省略治療相關內容)
鬼箭風一證,反映了中醫對痺證的細緻分類,其名雖帶「鬼」字,實為外邪與內虛交互致病之體現,臨床須辨明邪氣性質與氣血狀態,方能精準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