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鬼黃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鬼黃,中醫名詞,又稱鬼胎黃、鬼胎疸。是指黃疸兼有妄見鬼物(幻視)者。見於慢性或嚴重肝病所致的肝性腦病。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五十五:「鬼黃者,面色或青或黑,遍身皆黃,狂語多驚,皮膚枯,舌根謇澀,心中恍惚,常見鬼神,或自強言,詐作惺惺。若鼻中灰色,舌黑,毀裂衣裳者,難治。」治用丹砂散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一:「病人汗不出,漸加困重,惙氣心脹,唇黑遍身黃,妄見鬼物,道得古人名字,此是鬼黃。」治用龍齒湯。
鬼黃的臨床表現為:
1.面色或青或黑,遍身皆黃。 2.狂語多驚,皮膚枯,舌根謇澀,心中恍惚,常見鬼神。 3.鼻中灰色,舌黑,毀裂衣裳。
鬼黃的病因多為慢性或嚴重肝病所致的肝性腦病。肝性腦病是指由於肝功能衰竭,血液中氨含量增高,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徵。肝性腦病的臨床表現為:
1.精神障礙,包括意識障礙、定向障礙、記憶障礙、思維障礙、情感障礙等。 2.運動障礙,包括震顫、肌張力增高、共濟失調等。 3.自主神經功能障礙,包括出汗、皮膚潮紅、血壓波動等。
鬼黃的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。對於肝性腦病,主要的治療方法是糾正肝功能衰竭,降低血液中氨的含量。可以使用保肝藥物、利尿藥物、血液透析等治療方法。對於精神障礙和運動障礙的治療,可以使用鎮靜藥物、抗精神病藥物等治療方法。
鬼黃的預後取決於肝功能衰竭的嚴重程度。如果肝功能衰竭嚴重,患者可能會出現生命危險。如果肝功能衰竭不嚴重,患者可以通過積極治療而獲得治癒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