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龜胸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龜胸
龜胸,又稱雞胸,出自《小兒藥證直訣》,為小兒常見胸廓畸形之一,屬中醫「五遲五軟」、「疳證」等範疇。其特徵為胸骨前突,狀如龜背或雞胸,多因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,導致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,氣血筋骨失於濡養所致。
病因病機
- 先天稟賦不足:父母精血虧虛,或孕期調攝失宜,致使胎元薄弱,腎精虧損。腎主骨生髓,腎虛則骨骼發育異常,胸骨畸形凸起。
- 後天調養失當:
- 脾胃虛弱:小兒脾常不足,若乳食不節,損傷脾胃,運化失職,氣血生化乏源,筋骨失養。
- 肺氣虧虛:肺主氣,司呼吸,若久病咳喘,肺氣耗傷,胸廓氣機壅滯,久而變形。
- 疳積成癆:疳證日久,痰濕瘀血內阻,結於胸膈,骨骼受損而發為龜胸。
臨床表現
- 胸廓畸形:胸骨下段向前突出,兩側肋軟骨凹陷,形如龜甲或禽類胸骨。
- 體質虛弱:患兒多伴見形體消瘦、面色萎黃、氣短乏力、易感外邪等氣血不足之象。
- 兼證:或見盜汗、五心煩熱(陰虛內熱),或食少便溏(脾虛濕困),甚則發育遲緩(腎精虧虛)。
中醫辨證論治
-
腎精虧虛證
- 治法:補腎填精,強骨壯形。
- 方藥:六味地黃丸加減,酌加龜板、牡蠣等血肉有情之品,以滋腎壯骨。
-
脾胃氣虛證
- 治法:健脾益氣,調和營衛。
- 方藥:參苓白朮散合補中益氣湯,佐以穀芽、雞內金以助運化。
-
肺脾兩虛證
- 治法:培土生金,益氣固表。
- 方藥:玉屏風散合四君子湯,加浙貝母、杏仁以宣暢肺氣。
-
痰瘀阻絡證(見於疳積後期)
- 治法:化痰祛瘀,軟堅散結。
- 方藥:血府逐瘀湯合二陳湯,酌加鱉甲、穿山甲等破瘀通絡之品。
外治法與調護
- 針灸:取督脈、足太陽膀胱經穴,如大椎、身柱、肺俞、脾俞等,以調和氣血。
- 推拿:揉按中脘、足三里,捏脊以健運脾胃,促進氣血運行。
龜胸之證,貴在早期調治,結合內服外治,以緩解形體之偏頗。歷代醫家亦強調「治未病」,重視小兒餵養與脾胃調護,防患於未然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