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龜尾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龜尾(尾閭、閭尾)穴是位於人體尾骨端的一個穴位,主治赤白痢、泄瀉、腹脹、脫肛、慢驚風等症。這個穴位屬於督脈經穴,督脈是人體的陽經之海,調節著一身之陽氣與生命活動。龜尾穴位於督脈的末端,是督脈經氣匯聚之處,因此能夠調節督脈經氣。

龜尾穴有著調理腸胃、止瀉止痢、通便、強腰健腎、安神等功效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赤白痢、泄瀉、腹脹、脫肛、慢驚風等症。要取得這個穴位,可以正坐或俯臥,找到尾骨端的凹陷處就是龜尾穴。

治療龜尾穴可以使用艾灸、按摩或刮痧的方法。艾灸時可以用艾條懸灸或溫灸,每次10-15分鐘,每日1-2次。按摩時可以用手指指腹按揉穴位,每次3-5分鐘,每日2-3次。刮痧時可以用刮痧板蘸取刮痧油,沿著督脈方向刮拭穴位,每次5-10分鐘,每日1-2次。

需要注意的是,龜尾穴是督脈經穴,不可過度刺激,以免損傷督脈經氣。對於有出血性疾病、高血壓、心臟病等患者,不宜進行艾灸或刮痧。因此,在進行治療前應該先諮詢專業醫師的建議。

龜尾穴是個重要的穴位,可以調理腸胃、止瀉止痢、通便、強腰健腎、安神。希望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