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龜頭皮裹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龜頭皮裹
病證名,屬陰莖包皮過長之疾,多因先天稟賦異常所致。此症特徵為包皮過長,緊裹龜頭,甚者僅露尿道外口,影響正常排尿功能,甚或藏汙納垢,易致濕熱蘊結,引發局部腫痛、瘙癢,甚則化膿感染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此症多與先天腎氣不足、肝經濕熱下注相關。腎主生殖發育,若先天稟賦薄弱,腎氣不充,則外陰發育失調;肝經循行繞陰器,濕熱之邪循經下注,鬱滯於陰莖,可加重局部氣血壅滯,使包皮腫脹難退。此外,包皮長期裹覆,穢濁積聚,易生濕毒,進一步誘發癰瘡、潰爛等變證。
治療方法
傳統中醫外治法對此症有明確記載,如《醫門補要》所述,可採用「撐開」或「剪開」之術:
- 骨針擴張法:以骨針插入包皮所形成之狹窄外口,漸次撐大,緩解包裹之狀。
- 剪開術:以鉗提起包皮,量度適宜範圍後剪開,並迅速止血。
- 藥線結紮法:以細針引藥線穿過包皮,打結收緊,藉藥力與機械壓力,使皮自豁,七日後尿道口可擴張。
此類外治法旨在疏通局部氣血,解除濕熱壅滯,然須手法精準,避免誤傷經絡。若兼見濕熱下注之證,可配合內服清利肝經濕熱之方,如龍膽瀉肝湯加減,以標本兼顧。
古籍考據
《醫門補要》詳載此症之術式,反映清代醫家對外科手法之嫻熟,其結合針藥與外治,體現中醫「祛腐生新」之理念。此症雖屬形體之異,然中醫重視「形神合一」,故治療時亦需調理整體氣血,以助局部恢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