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光華暈大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光華暈大證
證名:光華暈大證,出自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,屬中醫眼科病症範疇。其特徵為患者視物時,見日光或燈燭周圍泛現紅暈,甚者暈圈擴張而濃厚,致使燈下人物形影顯著放大。此證多因實火陽邪上炎,燔灼目絡,導致氣血滯澀,玄府閉塞而成。
病因病機:
- 實火陽邪上擾:多因肝膽火熾、心火上炎或肺胃積熱,循經上攻於目,灼傷絡脈,使目中氣血運行不暢,玄府鬱閉。
- 陰精虧虛:若素體陰虛,或久病耗傷陰液,陰不制陽,虛火上衝,亦可引發此證,然其暈象多較淡而小。
- 痰瘀阻絡:痰濕內蘊或血瘀滯絡,進一步阻礙目竅氣機,加重暈象。
臨床表現:
- 輕者:暈圈小而色淡,視物微有紅暈,多伴目赤澀痛、畏光流淚。
- 重者:暈圈大而色濃,甚則燈燭通紅,視物變形,常兼頭痛、眼脹、煩躁易怒等陽亢之象。
- 若外障眼病(如眵淚黏稠之結膜炎)或綠風內障(急性青光眼)患者,易見此證。
治法:
- 瀉火解毒:針對實火陽邪,選用黃連解毒湯、龍膽瀉肝湯等,清泄肝膽、心經火熱。
- 滋陰降火:若陰虛火旺,宜用知柏地黃丸、滋陰降火湯,滋腎陰而斂浮火。
- 化痰通絡:痰瘀為患者,可合溫膽湯或血府逐瘀湯,化濁開竅、活血通絡。
- 外治輔助:配合針刺睛明、太陽、風池等穴,或局部用清熱明目之藥液熏洗。
相關名詞辨析:
- 目暈:泛指視物有暈圈之症,涵蓋範圍較廣,光華暈大證屬其重症範疇。
- 綠風內障:若此證見於綠風內障,多伴眼壓驟升、瞳神散大,急當平肝熄風、利水降壓。
此證雖可見於外障眼病,然若暈久不消,多提示陰精未復、餘火未清,需持續調養,以固根本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