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灌漿順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灌漿順證
痘瘡灌漿為痘瘡發展之關鍵階段,多自發病後第七日始。此期氣血充盈,毒邪外透,痘形由紅轉白,漸次化漿,飽滿光澤,是為「灌漿」。至第九日,漿色轉蒼,呈黃蠟之狀,頂部收斂,根基緊束,顯結痂之勢,此為順證之象。
病理機轉
灌漿順證乃正氣充盛,毒邪得化之徵。痘瘡初起,衛氣抗邪,營血濡養,使痘頂漸凸,根盤紅活;及至化漿,則脾胃之氣上承,津液輸布,毒隨漿出。漿液稠厚光潤者,為氣血充沛;色蒼如臘者,乃毒盡外透,將趨收斂。此際患者神識清明,胃納漸復,提示臟腑調和,邪不內陷。
辨證要點
- 漿色變化:初起白而明潤,繼轉蒼黃,層次分明,若漿色晦暗或紫滯,則非順候。
- 痘形發展:頂平根圓,漿充皮堅,不癢不痛。若塌陷或皮薄漿清,多屬氣虛。
- 全身狀況:熱退神安,二便調和,脈象緩和有力,為順證佐證。
與逆證之別
逆證常見漿稀不滿、色淡如豆汁,或紫黑乾枯,兼見喘渴神昏,乃正虛毒熾或氣血失運所致。順證則反之,漿液成敗,毒隨漿泄,為向愈之兆。
相關名詞參照
此過程與「貫膿」相類,皆指膿漿成熟之態,然「灌漿」更強調氣血化漿之動態,而「貫膿」則側重膿成之象,二者可互參。
按中醫理論,痘瘡順逆繫於正邪交爭之勢,灌漿順證即《痘疹心法》所云「毒從外解,營衛得和」之佳象,亦為判斷預後之關鍵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