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灌漿逆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灌漿逆證

灌漿逆證,乃痘瘡病程中,膿漿形成與透發異常之危重證候。其病機多因梟毒內蘊,氣血錮滯,或正氣虛弱,無力托毒外出,致痘瘡灌漿階段出現諸般逆象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毒熾氣滯:熱毒壅盛,燔灼營血,氣機受阻,漿液不得化生,故見痘色紫黑或灰白,漿液不行。
  2. 正虛毒滯:元氣虧虛,氣血不足,無力載毒外透,致痘瘡雖發而漿液稀薄,甚或空殼無漿。
  3. 毒瘀互結:熱毒與瘀血相搏,壅滯肌腠,痘瘡稠密連片,顆粒難分,乾枯無漿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漿液異常:痘瘡灌漿時,膿漿未成即見腐爛,或行漿時癢塌破潰,漿液外洩。
  • 色澤晦暗:痘色紫黑,為熱毒深重;灰白無澤,乃氣血衰敗。
  • 形態變異:痘體空殼無漿,或稠密融合,乾枯不潤,皆屬逆證。

辨證分型

  1. 毒熾型:痘色紫赤,腫硬灼痛,伴高熱煩渴,舌絳苔黃,脈洪數。
  2. 氣虛型:痘色淡白,漿稀不斂,面色晄白,氣短乏力,舌淡脈弱。
  3. 毒瘀型:痘瘡密集成片,色暗乾枯,舌暗紫或有瘀斑,脈澀。

治法方藥

  • 毒熾型:清熱解毒,涼血透漿。方用 涼血解毒湯(黃連、黃芩、生地、丹皮等)加減。
  • 氣虛型:益氣托毒,健脾生漿。方選 保元湯(人參、黃耆、甘草)合 四君子湯
  • 毒瘀型:活血解毒,化瘀通絡。可選 血府逐瘀湯黃連解毒湯 化裁。

此證凶險,須緊扣病機,審證求因,以決生死順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