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病蟹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病蟹叉,又稱蟹叉疔,是指生於手合谷穴處的疔瘡。

《證治準繩·外科》卷三記載:「病蟹叉,生於手合谷穴處,如蟹叉狀,腫痛如疔,不紅不熱,不飲食,不思飲水,不欲動,不欲語,不欲臥,不欲起,如是者,名曰病蟹叉。」

病蟹叉的發病原因,多因外感風寒濕邪,或內傷飲食不節,或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痰濕凝聚,阻滯經絡,結聚成疔。

病蟹叉的臨床表現,主要為手合谷穴處出現紅腫熱痛的疔瘡,疼痛劇烈,局部皮膚灼熱,伴有全身發熱、頭痛、惡寒、食欲不振、口乾舌燥等症狀。

病蟹叉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可用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板藍根等清熱解毒的中藥煎水內服,或用黃連、黃芩、大黃等清熱瀉火的中藥外敷。

病蟹叉的預防,應注意保持手部清潔衛生,避免接觸不潔物品,飲食宜清淡,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,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病蟹叉的治療,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,切勿自行盲目用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