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灌汗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灌汗(漏汗)及其治療方法

灌汗,又稱漏汗,是指汗液大量、不自主地從皮膚滲出,常見於肺系疾病。中醫認為,灌汗是由於肺氣虛弱,不能固攝津液所致。肺主皮毛,開竅於鼻,與汗液的生成和排泄有密切關係。當肺氣虛弱時,不能固攝津液,汗液就會大量流失,從而出現灌汗的症狀。

灌汗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汗液大量、不自主地從皮膚滲出,汗液清稀、無色。汗出時常伴有頭暈、乏力、氣短等症狀。

灌汗的治療方法主要有:

  1. 補益肺氣:可使用人參、黃芪、白朮等中藥材,具有補益肺氣和固攝津液的作用。
  2. 清熱涼血:可使用生地、玄參、赤芍等中藥材,具有清熱涼血和止汗的作用。
  3. 養陰生津:可使用沙參、麥冬、玉竹等中藥材,具有養陰生津和止汗的作用。

灌汗的預防方法主要有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  2. 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4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
灌汗是一種常見的肺系疾病,如果出現灌汗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