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灌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灌法

灌法是中醫的一種外治方法之一,用冷水淋浴降溫。在古代以汗解之為主,但也有反倒以冷水潠之(即灌浴)的描述。

灌浴又稱灌法,最早見於《黃帝內經》,在《傷寒論》中也有相關的記載。灌法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、活血化瘀等作用,常用於治療外感發熱、頭痛、咽喉腫痛、牙痛、癰腫、跌打損傷等疾病。

灌法有兩種方法:

  1. 全身灌浴:將患者全身置於溫度約為37℃的冷水中,每次灌浴時間為5-10分鐘。

  2. 局部灌浴:將溫度約為37℃的冷水淋於患者患處,每次灌浴時間為3-5分鐘。

使用灌法時需注意以下事項:

  1. 灌浴前要先確保患者穿著衣物,以免受涼。

  2. 在灌浴過程中,要注意水溫的控制,太高或太低都可能對患者造成傷害。

  3. 灌浴時間不宜過長,每次灌浴以5-10分鐘為宜。

  4. 灌浴後要保暖,避免患者受涼。

灌法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外治方法,但在使用時需要注意方法和事項,以免產生不良後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