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慣墮胎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慣墮胎

慣墮胎為中醫婦科病名,見於黃體端所著《女科秘方》,與「滑胎」同義,指婦人懷孕後屢次發生墮胎或小產,且多發生於相同妊娠月份者。此症多因母體氣血虧虛、衝任不固,或腎氣不足、胎元失養所致,亦有因宿有癥瘕、胞宮寒凝,或陰虛血熱、擾動胎元而引發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腎氣虧虛:腎主生殖,為先天之本。若素體腎虛,或孕後房勞傷腎,導致腎氣不固,無力繫胎,胎元失養而墮。
  2. 氣血虛弱:氣虛則攝胎無力,血虛則胎失所養,衝任二脈空虛,胎元不固而滑脫。
  3. 衝任損傷:多次墮胎或小產,損傷衝任,胞脈空虛,難以固攝胎元。
  4. 血熱動胎:陰虛內熱,或肝鬱化火,熱擾衝任,迫血妄行,損及胎絡而致墮。
  5. 癥瘕瘀阻:胞宮素有癥積(如子宮肌瘤、瘕聚),阻礙氣血運行,胎元失於濡養而墮。

證型辨治

  1. 腎虛證

    • 主症:孕後腰痠腹墜,頭暈耳鳴,小便頻數,脈沉弱。
    • 治法:補腎固胎。
    • 方藥:壽胎丸(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)加減,以菟絲子、桑寄生、續斷、阿膠為主。
  2. 氣血兩虛證

    • 主症:孕後面色萎黃,神疲乏力,心悸氣短,舌淡脈細弱。
    • 治法:益氣養血安胎。
    • 方藥:泰山磐石散(《景岳全書》)加減,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熟地等。
  3. 血熱證

    • 主症:孕後心煩口渴,尿黃便結,舌紅苔黃,脈滑數。
    • 治法:清熱涼血安胎。
    • 方藥:保陰煎(《景岳全書》)加減,以生地、黃芩、黃柏、白芍為主。
  4. 癥瘕瘀阻證

    • 主症:孕後小腹刺痛拒按,或宿有癥積,舌黯有瘀斑。
    • 治法:化瘀消癥,兼以安胎。
    • 方藥:桂枝茯苓丸(《金匱要略》)合壽胎丸,慎用破血之品。

調護要點

歷代醫家強調孕前調理,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指出:「若慣墮者,宜先治其本。」主張未孕時即補腎健脾、調和氣血,以固衝任。孕後則需靜養節欲,避勞倦,並依證用藥以護胎元。

此症與西醫「習慣性流產」概念相近,然中醫注重辨證求因,從整體調理以改善體質,標本兼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