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官醫提舉司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官醫提舉司
官醫提舉司為元代所設立的地方醫政管理機構,秩屬從六品,主要職責為掌管醫戶之差役、詞訟等事務。其組織架構設有提舉一員、同提舉一員及副提舉一員,負責地方醫務行政之運作。元代於河南、江浙、江西、湖廣、陝西五省各設一司,其餘未設司之行省則改設提領所,或由太醫散官代行管理。此制度為元代首創,強化了對民間醫戶之規範,對後世地方醫政體系影響深遠。
中醫背景與職能
元代官醫提舉司之設立,反映當時政府對醫學管理之重視。中醫自古以「醫戶」為專業從業者之統稱,其管理涉及醫術傳承、藥材調配及醫療糾紛等範疇。官醫提舉司除處理行政事務外,亦間接參與地方醫療資源之分配,如疫病防治、醫官考核等,與太醫院形成中央與地方之協作體系。
醫學管理與傳承
元代醫政承襲宋金制度,並進一步系統化。官醫提舉司所轄之醫戶,須登記造冊,接受官府調遣,此舉有助於整合民間醫療力量。此外,元代醫學教育以「十三科」為分類,官醫提舉司可能涉及地方醫者之科別考核,確保其專業符合官方標準。
歷史意義
官醫提舉司之設置,標誌中國古代醫政管理趨向細緻化,將地方醫務納入行政體系,為明清兩代醫政制度奠定基礎。其結合中醫「醫戶世襲」傳統與官方監督機制,體現元代對醫學社會功能之重視,亦反映中醫在歷史進程中與政治結構之緊密關聯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