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關元上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關元上

關元上為經外穴別名,又稱「利尿穴」,屬中醫針灸學中的特定穴位。其定位多見於下腹部,具體位置在臍下約2.5寸處,即關元穴(任脈穴位,臍下3寸)上方約0.5寸。此穴雖非正經所載,但臨床應用時常與關元穴配伍,用於調理下焦氣機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關元上位於任脈循行路線上,鄰近丹田區域,與腎氣、膀胱功能密切相關。任脈為「陰脈之海」,主司生殖、泌尿系統功能,而關元上因其位置特殊,被認為能輔助調節水液代謝。中醫認為,此穴可通過刺激局部經氣,促進氣化作用,改善「氣不化水」所致的小便不利或水腫等症。

臨床應用

  1. 泌尿系統功能調節
    關元上(利尿穴)傳統上用於治療小便不利、瀦留或頻數,其機制與溫通下焦、助膀胱氣化有關。針刺或艾灸此穴,可配合陰陵泉(脾經)、三陰交(肝脾腎三經交會)以增強利水之效。
  2. 與關元穴的區別與協同
    關元穴為補益要穴,偏重溫補元陽;而關元上更側重於通利作用。二者配伍時,關元上可引導關元之溫熱下行,適用於虛實夾雜之證,如腎陽不足兼水濕停滯者。
  3. 操作手法
    針刺時多直刺0.5~1寸,得氣後行平補平瀉法;艾灸則以溫和灸為主,適用於寒濕凝滯之證。

古籍與現代研究

雖未見古代文獻直接記載「關元上」之名,但其功能與《針灸甲乙經》所述「關元主小便數」一脈相承。現代針灸學亦將此類經外奇穴歸為「經驗穴」,強調其臨床實用性。部分研究指出,刺激關元上區域可調節盆腔神經反射,間接影響膀胱張力。

與其他利尿穴的關聯

關元上與「水分穴」(臍上1寸)均屬利水要穴,但作用層次不同:水分穴偏重中焦水濕運化,而關元上專注下焦水液排泄。二者上下相應,體現中醫「分消走泄」的治療思路。

此穴的應用需基於辨證,結合經絡理論與氣血運行規律,方能發揮其調節水液代謝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