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關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關儀穴

關儀為中醫經外奇穴之一,首見於唐代孫思邈所著《千金要方》。其定位於膝部外側,膕窩橫紋上方一寸凹陷處,屬臨床應用之特定穴位。

定位與取穴

關儀穴位於膝關節外側緣,膕橫紋上一寸,屈膝時可見明顯凹陷。取穴時,可令患者正坐或俯臥,於膝外側膕橫紋端向上量取一寸,觸及凹陷處即為該穴。

主治功能

據《千金要方》記載,關儀穴主治女性陰中疼痛牽引心下、小腹絞痛,以及腹中寒證。此穴具有溫經散寒、調和氣血之效,適用於寒邪內侵所致之腹痛、經絡不通等症。

針刺與灸法

  1. 針刺:直刺0.5至1寸,局部有酸脹感,可向周圍擴散。
  2. 灸法
    • 艾炷灸:3至7壯。
    • 艾條灸:溫和灸5至15分鐘,以局部溫熱為度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關儀穴雖為經外奇穴,但其作用與足少陽膽經、足陽明胃經相關。膝部為多條經絡匯聚之處,此穴能調節局部氣血,散寒止痛。臨床上,常配合足三里、三陰交等穴,加強溫中散寒之效。

古籍考證

《千金要方》明確指出關儀穴用於婦科寒證,反映唐代醫家對經外奇穴的重視。後世醫籍如《針灸集成》亦收錄此穴,強調其對寒性腹痛的療效。

現代應用

現代針灸學中,關儀穴仍用於治療下焦寒濕、氣滯血瘀等證,尤其針對小腹冷痛、月經不調等症狀。其定位與功能,體現中醫「以痛為腧」的取穴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