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關樞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關樞
關樞為中醫理論中「六經皮部」之一,屬太陽經所主之皮部範疇,首載於《素問·皮部論》:「太陽之陽,名曰關樞,上下同法,視其部中有浮絡者,皆太陽之絡也。」此段經文闡明,手足太陽經循行區域所見之浮絡(淺表可見的細小絡脈),均歸屬太陽經絡系統,而浮絡分布之外的皮膚層面,即為太陽經對應之皮部——「關樞」。
命名涵義
「關」本義為門閂、關鍵,引申為「固護」與「開闔」之機;「樞」則指門軸,象徵轉動樞紐之能。太陽經為三陽之「關」,主一身之表,猶如人體外衛之門戶,既能固護陽氣抵禦外邪,亦司腠理開闔以調節汗液與體溫。故「關樞」一名,既喻太陽經如門閂般守護陽氣,又強調其樞轉氣機、調和營衛的生理功能。
經絡與皮部關係
中醫皮部理論將體表皮膚按經絡循行劃分為十二區域,與六經相應。太陽皮部「關樞」涵蓋足太陽膀胱經與手太陽小腸經所過之肌表,其特徵如下:
- 浮絡診察:太陽經浮絡多顯於項背、腰骶及四肢外側後緣,色澤變化(如青紫、赤熱)可反映外邪侵襲或經氣異常。
- 病理表現:若關樞功能失調,常見惡寒發熱、頭項強痛、皮膚瘡疹等表證,或因衛外不固而反覆感冒。
與六經理論的聯繫
《傷寒論》以六經辨證為綱,太陽病即外邪初犯關樞皮部之證,如「太陽中風」「太陽傷寒」皆屬此範疇。太陽經氣充沛則「關樞」堅固,邪不可干;反之則邪由表入裡,循經內傳。
學術延伸
歷代醫家對「關樞」的詮釋,多結合「開闔樞」理論。如《黃帝內經太素》強調太陽為「三陽之闔」,主氣機內收與固表,與少陽之「樞」、陽明之「闔」相互協調,共維人體氣血陰陽之平衡。
綜言之,「關樞」不僅是太陽經皮部的代稱,更蘊含中醫對體表-經絡-臟腑整體觀的深刻理解,為外感病辨治與針灸選穴(如取太陽經背俞穴)提供理論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