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關格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關格
病名概念
關格為中醫重要病證名,其臨床表現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:
小便不通與嘔吐並見型
此型最早見於《傷寒保命集類要·關格病》,其特徵為:
- 「關」指小便不通
- 「格」指嘔吐不止 《醫學心悟》卷三記載:「更有小便不通,因而吐食者,名曰關格。經雲:關則不得小便,格則吐逆。」此證多為癃閉之嚴重階段,類似現代醫學之尿毒症等危重病證。
大小便俱閉型
《諸病源候論·關格大小便不通候》記載:
- 「內關」指大便不通
- 「外格」指小便不通
- 「關格」則指二便俱不通 其病機為「陰陽氣不和,榮衛不通」所致。
上吐下閉型
《醫貫》卷五描述此型特徵為:
- 上見嘔吐頻作(格)
- 下見大小便秘結(關) 具體表現為:「粒米不欲食,渴喜茶水飲之,少頃即吐出,複求飲複吐。飲之以藥,熱藥入口即出,冷藥過時而出,大小便秘。」
漸進型關格
《醫醇剩義·關格》記載此型發展過程:
- 初期:氣機不利,喉下作梗
- 中期:胃氣上逆,食入即吐
- 後期:食少吐多,痰涎上湧,便溺艱難
脈象概念
《靈樞·終始》提出關格作為脈象診斷:
- 「人迎四盛,且大且數」為外格(溢陽)
- 「脈口四盛,且大且數」為內關(溢陰)
- 人迎與太陰脈口俱盛四倍以上為關格脈象,預後極差
病理概念
《靈樞·脈度》從病理角度闡釋:
- 陰氣太盛致陽氣不榮為「關」
- 陽氣太盛致陰氣不榮為「格」
- 陰陽俱盛不相榮為「關格」,屬危重病理狀態
辨證論治
根據不同證型,歷代醫家提出相應治法:
-
肝氣犯胃型
- 主症:食入作吐
- 治法:解鬱和中
- 方劑:歸桂化逆湯
-
痰氣上逆型
- 主症:食入嘔吐痰涎
- 治法:化痰降逆
- 方劑:人參半夏湯
-
孤陽獨發型
- 主症:呃逆頻作
- 治法:和中降逆
- 方劑:和中大順湯
-
通用方劑
- 二氣雙調飲
病機探討
關格核心病機為陰陽升降失常,氣機逆亂:
- 上焦格拒:胃氣不降則嘔吐
- 下焦關閉:氣化不利則二便不通
- 中焦樞機不利:加重上下不通之勢
病情發展多由實轉虛,初期多氣滯、痰阻、熱結等實證,後期則見陰陽兩虛、正氣衰敗之危候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