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瓜藤癧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瓜藤癧
瓜藤癧為中醫外科病名,屬瘰癧之一種特殊形態,其特徵為淋巴結腫大相連,形似瓜藤纏繞結實之狀。此病名首載於清代《外科大成》卷二,描述其病機多因痰濕凝滯、氣血瘀結,或肝鬱化火、痰火互結所致。
病因病機
- 痰濕凝滯:因脾失健運,水濕內停,聚而成痰,痰濕流注經絡,結於頸項、腋下或胸脅,形成串珠狀結塊。
- 肝鬱化火:情志不暢,肝氣鬱結,久而化火,灼津為痰,痰火搏結於少陽、陽明經脈,發為癧核。
- 氣血瘀結:久病入絡,氣滯血瘀,痰瘀互結,致使淋巴結腫大堅硬,根顆相連,纏綿難癒。
臨床表現
- 初期可見局部淋巴結腫大,質地稍硬,推之可動,無明顯疼痛。
- 病情發展後,腫塊漸增,相互黏連成串,形如藤蔓上之瓜實,或蔓延至胸脅、腋窩等處。
- 若兼見潮熱、盜汗、消瘦等症,多屬陰虛火旺;若伴隨口苦、煩躁、舌紅苔黃,則為痰火熾盛。
證型辨治
-
痰濕凝滯證
- 治則:化痰散結,健脾祛濕。
- 方藥:二陳湯合消瘰丸加減,常用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玄參、牡蠣等。
-
肝鬱痰火證
- 治則:疏肝清火,化痰散結。
- 方藥:柴胡清肝湯加減,選用柴胡、黃芩、梔子、夏枯草、貝母等。
-
氣血瘀結證
- 治則:活血化瘀,軟堅散結。
- 方藥:血府逐瘀湯合海藻玉壺湯,配伍當歸、桃仁、紅花、海藻、昆布等。
外治法
- 可配合局部貼敷消散膏藥,如陽和解凝膏或沖和膏,以助軟堅散結。
- 若膿成未潰,可考慮針刺引流,輔以祛腐生肌之藥外敷。
瓜藤癧病程纏綿,與西醫之淋巴結結核、慢性淋巴結炎等病有相似之處,然中醫治療著重辨證施治,針對痰、火、瘀等病機調理,以達標本兼治之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