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瓜藤纏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瓜藤纏

病名:瓜藤纏為纏繞足脛部而生的一種瘡瘍,首見於《外科證治準繩》卷四。此病多因濕熱下註,蘊結於肌膚,導致氣血瘀滯,經絡阻塞而成。

病因病機
濕熱之邪下注足脛,或因脾虛濕盛,運化失司,濕濁內停,久而化熱,濕熱搏結於經絡,致使局部氣血運行不暢,形成結節腫痛。此外,風寒外襲,或情志失調,氣滯血瘀,亦可誘發或加重病情。

臨床表現
初起於小腿或足部生核數枚,大小不一,色紅或暗紅,觸之堅硬,伴有疼痛。日久則腫核纏繞,疼痛加劇,甚則破潰流膿血,反覆發作,纏綿難愈。部分患者可伴隨局部發熱、腫脹,或全身症狀如發熱、倦怠等。

辨證論治

  1. 濕熱下注證

    • 主症:局部紅腫熱痛,結節堅硬,或伴發熱、口苦、小便黃赤。
    • 治法:清熱解毒,利濕通絡。
    • 方藥:以防風通聖散加減,可酌加黃柏、蒼朮、牛膝等清熱燥濕、引藥下行之品。
  2. 脾虛濕盛證

    • 主症:結節反覆發作,色暗紅,腫痛不甚,伴倦怠乏力、納差。
    • 治法:健脾益氣,化濕通絡。
    • 方藥:以參苓白朮散合二妙散加減,佐以丹參、赤芍等活血化瘀。
  3. 氣滯血瘀證

    • 主症:結節色紫暗,疼痛明顯,舌質暗或有瘀斑。
    • 治法:行氣活血,散結通絡。
    • 方藥:當歸拈痛湯加減,可配合桃仁、紅花、乳香等活血止痛之品。

外治法

  • 初期未潰者,可外敷陽和解凝膏以散結消腫。
  • 若紅腫熱痛明顯,可用金黃散玉露散調敷,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。
  • 已潰破者,宜用九一丹提膿祛腐,後期以生肌玉紅膏促進瘡口癒合。

相關疾病
瓜藤纏相當於現代醫學所稱之下肢紅斑結節類疾病,如結節性紅斑、硬紅斑等,其病理多與血管炎或皮下脂肪層炎症相關。

古籍參考
《外科證治準繩》指出此病「纏繞足脛,腫痛難消」,強調濕熱為患,治療需注重清利濕熱,兼顧脾胃運化。後世醫家亦多從濕熱、瘀血論治,並結合外敷之法以助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