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顧憲章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顧憲章
顧憲章,清代著名醫家,精研岐黃之術,尤擅傷寒診治。其學術淵源承襲自歷代傷寒大家,並對陶節庵(陶華)所著《傷寒全生集》有深刻研究。因慮及後學或難窺陶氏學說之奧義,遂博採前賢論述,結合個人臨證心得,撰成《新纂傷寒溯源集》六卷。此書不僅註解陶氏原文,更系統梳理傷寒理論源流,闡發六經辨證之精微,對清代傷寒學發展影響深遠。
學術特色
- 傷寒理論溯源
顧氏強調「傷寒之學,必探本窮源」,書中援引《內經》《難經》及張仲景《傷寒論》之旨,辨析六經病機與傳變規律。例如,論太陽病時,除闡釋表證治法,更深入探討營衛氣化失調與外感之關係,體現其對經典理論的融會貫通。 - 註釋陶氏之學
陶節庵《全生集》以臨證實用見長,顧憲章則透過註釋補其未盡之言。如陶氏提出「傷寒以扶陽為先」,顧氏進一步引證李東垣溫補學說,結合陰陽互根之理,闡明陽氣固護在三陰證治療中的關鍵作用。 - 臨證辨治精要
書中收錄大量診治案例,凸顯其「因證制方」的靈活思維。例如對少陽病半表半里證,顧氏除沿用小柴胡湯外,更依據兼夾痰濕、瘀血等不同變證,加減化裁,展現其對經方應用的擴展與創新。
著作與影響
《新纂傷寒溯源集》不僅為陶節庵學說的重要註釋本,更被視為清代傷寒學派「尊經崇古」與「臨證實用」結合的代表作。書中對脈象、藥性、方劑配伍的細膩分析,為後世研習傷寒者提供重要參考,亦反映顧氏「以經典為體,以實證為用」的治學態度。
顧憲章之學術成就,彰顯清代醫家對傷寒理論的深化與臨床實踐的嚴謹,其著作至今仍為中醫傷寒學研究之珍貴文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