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顧錫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顧錫

顧錫(1765年-1843年),字養吾,浙江桐鄉人。清代眼科醫家。以治眼病見長。提出眼病大抵以肝腎為本,舍本而從標皆非正法。擅長以內治法治眼疾,忌用針刺、鉤割及炮烙。用方多宗張景岳。著《銀海指南》四卷(1807年)、《眼科大成》(1867年)。門人殳芬、張畹,繼其業。

顧錫在《銀海指南》中提出:「眼病大抵以肝腎為本,舍本而從標皆非正法。」他認為,肝腎是人體的兩大重要臟器,肝主藏血,腎主藏精,精血充足則眼睛明亮,精血不足則眼睛昏花。因此,治療眼病要從肝腎入手,調理肝腎,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眼疾問題。

顧錫在臨床上擅長以內治法治眼疾,他認為針刺、鉤割及炮烙等外治方法雖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,但其副作用較大,不宜長期使用。因此,他主張在治療眼疾時,要以內治法為主,外治法為輔。

顧錫在用方上多宗張景岳,他認為張景岳的醫學思想博大精深,對眼科有很深的造詣。因此,他常常在治療眼疾時參考張景岳的方藥。

顧錫著有《銀海指南》四卷、《眼科大成》等著作,這些著作對後世眼科的發展有很大影響。他的門人殳芬、張畹也都是著名的眼科醫家,他們在顧錫的指導下,學到了精湛的眼科醫術,並在臨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療效。

顧錫是清代著名的眼科醫家,他提出的「眼病大抵以肝腎為本」的觀點,對後世眼科的發展有很大影響。他的著作《銀海指南》和《眼科大成》也為後世眼科醫生提供了寶貴的臨床資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