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顧世澄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顧世澄(生卒年不詳),清代著名醫家,名澄,字練江,安徽蕪湖人氏,後遷居揚州。出身世醫之家,承襲家學,行醫四十餘載,醫名顯赫於當時,尤精瘍科(外科)之術。
顧氏深諳「外症必本於內」之醫理,主張瘍醫須通曉內科證治及脈學要旨。其學術思想體現中醫整體觀念,認為瘡瘍之發雖顯於外,實與臟腑氣血失調密切相關,故臨證重視內外兼治,強調辨證施治在外科領域之重要性。
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,顧世澄輯成《瘍醫大全》四十卷,乃集其畢生臨床經驗之作。該書特色如下:
- 內容架構:按病證分類,凡癰疽、疔瘡、瘰癧、金瘡等外科諸疾皆詳加論述,並附精繪圖譜以明病形。
- 診治特色:每證必先闡發病機,次列診斷要點,終附治療方藥,體現「理-法-方-藥」完整體系。
- 學術淵源:博採《黃帝內經》、《外科正宗》等典籍精要,兼收民間驗方,融會貫通。
- 創新貢獻:書中記載多種外科手術技法,如膿瘍切開引流、腐肉清除等操作規範,反映清代外科技術水平。
該書對中醫外科學發展影響深遠,其「內外並治」原則至今仍指導臨床實踐。顧氏學術成就,不僅在於系統整理外科知識,更在於將中醫整體觀念深入應用於瘍科領域,完善了外科理論體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