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顧逢伯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顧逢伯,字君升,號友七散人,明代著名醫家,古吳(今江蘇吳縣)人。其學識淵博,不僅深研儒家經典,更精通醫理,且涉獵兵書,善於將軍事戰略融入醫學理論,提出「用藥如用兵」之獨特見解,強調臨證用藥需講究策略,如調兵遣將般審慎周密。

顧逢伯於中藥學領域貢獻卓著,所撰《分部本草妙用》五卷,系統梳理藥物分類與臨床應用。該書突破傳統本草按性味歸經分類之框架,改以人體部位及疾病分部為綱,詳述藥物對應之療效與配伍技巧,體現其「分部辨治」的學術思想。書中結合實戰思維,論述如何針對病位、病勢選藥組方,猶如兵法中之「分進合擊」,展現其融通醫理與兵法的獨特視角。

其學術特色在於:

  1. 藥性與病位相應:主張藥物歸經應精確對應病灶所在,如上部病多用輕清宣散之品,下部病則選沉降下行之藥,契合「兵隨敵動」之策。
  2. 配伍如布陣:強調方劑組成需主次分明,如「君藥」為統帥,「佐使藥」為奇兵,注重藥力協同與制約,以達「攻守兼備」之效。
  3. 治法靈活如兵法:推崇辨證施治的動態調整,仿效戰場應變,根據病勢變化隨時增減藥味或調整劑量,體現「因敵制勝」的治療智慧。

顧逢伯之理論,豐富了明代中藥學的辨證思路,尤其對後世「專病專藥」及「靶向用藥」的發展有所啟發。其著作雖流傳不廣,然內容精要,堪稱結合傳統醫理與實戰思維的典範,於中醫藥史上別具一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