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固腎澀精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固腎澀精

固腎澀精為中醫治療學術語,屬收澀法之一,主要針對腎虛失藏、精關不固所致之遺精滑洩等癥。腎主藏精,為先天之本,若腎氣虧虛,封藏失職,則精液外泄,臨床表現為遺精頻繁、滑精不止,伴隨腰膝痠軟、耳鳴耳聾、四肢倦怠、精神萎靡、盜汗等虛損之象。

此治法以補益腎氣、固攝精關為核心,常用方劑如金鎖固精丸,該方由沙苑子、芡實、蓮鬚、龍骨、牡蠣等藥物組成。其中,沙苑子補腎益精,芡實、蓮鬚健脾澀精,龍骨、牡蠣重鎮收斂,共奏固腎止遺之效。此外,臨床亦可根據證型加減用藥,如腎陽虛者配伍右歸丸溫補下元,腎陰虛者佐以六味地黃丸滋陰填精,兼心脾兩虛者則結合歸脾湯調養氣血。

從中醫理論而言,固腎澀精不僅用於遺精滑洩,亦適用於腎虛導致之尿頻、遺尿、帶下過多等癥,其機理在於恢復腎之封藏功能,使精微物質得以內守。此治法體現中醫「虛則補之」、「散者收之」的辨證思維,強調透過調補根本以達標本兼治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