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固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固瘕,病名。

1.脾腎虛寒所致大便先硬後溏的病癥。《傷寒論.辨陽明病脈證並治》:「陽明病,若中寒者不能食,小便不利,手足濈然汗出。此欲作固瘕,必大便初硬後溏。」《傷寒來蘇集》卷三:「固瘕,即初硬後溏之謂,肛門雖固結,而腸中不全乾也。溏即水谷不別之象,以症瘕作解者謬矣。」治宜溫中散寒,用理中湯加附子、肉桂等。

2.即大瘕瀉、溏瀉。《醫宗金鑒》卷四:「固瘕者,大瘕瀉也,俗謂之溏瀉。固者,久而不止之謂也。」參見大瘕瀉、溏瀉條。

固瘕是一種脾腎虛寒所致的大便先硬後溏的病癥。其主要症狀為大便先硬後溏,肛門雖固結,而腸中不全乾,小便不利,手足濈然汗出。其病因是由於脾腎陽虛,寒邪內生,導致大腸傳導失常,水谷不化,形成大便先硬後溏。其治療宜溫中散寒,用理中湯加附子、肉桂等。

固瘕與大瘕瀉、溏瀉的區別在於,固瘕是大便先硬後溏,而大瘕瀉和溏瀉是大便溏薄不成形。固瘕的治療宜溫中散寒,用理中湯加附子、肉桂等;而大瘕瀉和溏瀉的治療宜清熱利濕,用白虎湯加生石膏、知母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