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鼓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鼓脹,是一種病證名。

  1. 指腹部膨脹如鼓的病證。鼓通臌,後世亦名臌脹。《靈樞.水脹》:「鼓脹者,腹脹,身皆大,大與脹膚等也;色蒼黃,腹筋(指腹壁靜脈)起,此其候也。」《素問.腹中論》:「有病心腹滿,旦食則不能暮食,名為鼓脹。」《醫林繩墨》卷五:「臌脹者,如鼓之形,外堅中空,擊之有聲,按之有形,皮肉之急脹,……」《風勞臌膈四大證治》形容此病「腹皮脹急而光,內空空然如鼓。」多由情志鬱結、飲食失節,或嗜酒,或有蟲積,久之肝脾受損,氣滯血瘀、水濕不行。亦有俗名為蠱脹者,今人多以血吸蟲病之腹水脹急,稱之為蠱脹。根據其病因和癥候的不同,有氣臌、血臌、水臌、食臌、蟲臌等不同。治宜健脾疏肝、理氣化瘀、滲濕逐水等法。正氣虛者,宜攻補兼施。參見有關各條。
  2. 指氣脹。《醫碥》卷三:「氣脹又名鼓脹,此其外雖堅滿,中空無物,有似鼓也。」參見氣脹條。
  3. 指單腹脹。見《景岳全書.雜證謨》。參見單腹脹條。

鼓脹是一種中醫病證名,指腹部膨脹如鼓的病證。鼓通臌,後世亦名臌脹。鼓脹的病因和癥候有很多種,根據其病因和癥候的不同,有氣臌、血臌、水臌、食臌、蟲臌等不同。治療鼓脹的方法,根據其病因和癥候的不同,也有很多種,主要包括健脾疏肝、理氣化瘀、滲濕逐水等法。正氣虛者,宜攻補兼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