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鼓舌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鼓舌

鼓舌,又稱鼓脹舌,是小兒常見的舌部疾病,主要表現為舌體腫脹,形如鼓脹,表面可見紅色小點或小泡。常見於夏秋季節,多發生在5歲以下的小兒。其主要原因是小兒脾胃虛弱,衛外不固,遭邪熱之氣乘虛而入,壅於舌部所導致。

鼓舌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舌體腫脹,形如鼓脹,伴有疼痛和灼熱感,口乾口苦,煩躁不安,大便祕結,小便黃赤。

治療鼓舌的方法主要是疏風清熱解毒。可以使用導赤散加銀花、連翹等中藥內服,並在患處外用錫類散。

為了預防鼓舌,需要注意小兒的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,同時要注意增強小兒的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以下是一些食療方和護理措施,可用於鼓舌的治療和護理:

食療方

  1. 銀花粥:將銀花、甘草加水煎煮,取汁去渣,加入粳米煮成粥。每日1劑,分2次服用。此方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適用於鼓舌的治療。
  2. 連翹冰糖飲:將連翹加水煎煮,取汁去渣,加入冰糖調味,代茶飲用。每日1劑,分2次服用。此方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適用於鼓舌的治療。
  3. 金銀花茶:將金銀花、甘草加水煎煮,取汁去渣,代茶飲用。每日1劑,分2次服用。此方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適用於鼓舌的治療。

護理措施

  1. 保持口腔清潔,勤漱口,保持口腔濕潤。
  2. 飲食宜清淡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。
  3.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4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鼓舌的預後一般良好,但如果不及時治療,病情可能會加重,甚至引起其他併發症。因此,一旦發現小兒有鼓舌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